法身寺创办人大宝优婆夷——詹‧孔诺雍老奶奶师父的十二种美德


奶奶不善言辞,却句句弥足珍贵、充满善意。这是智者的教诲,因为奶奶以身作则,懂得自我教导,上至佛法修行,下至生活琐事都严以律己。她依照佛法行事,走好人生的每一步。她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趣向道果涅槃,将领悟的人生哲理传授给众弟子。
奶奶的美德
身口意清净
这是奶奶的第一个美德。奶奶说要想修习细腻的法身法门或顺利修波罗蜜至彼岸,身口意清净是至关重要的道德准则。这是修行者最重要的一个德行,也是法胜师父和奶奶发愿时的优先事项,可以在打坐过程中净化自己的身口意。奶奶说想跟随她修波罗蜜,心必须要清净,这样才能顺利修波罗蜜直达彼岸。
真诚正直
奶奶说除了对别人真诚以外也要对自己真诚,不要欺骗自己,因为心有烦恼,我们还不真诚,欺骗自己,那么就会迫使自己去做坏事。奶奶还强调说每晚睡前都会忆念当天所做的善事,省思自身的缺点,进而改正缺点。
真诚是奶奶十分突出的人格特质,亲近奶奶就能感受到她的真诚。奶奶的言辞真挚诚恳、言简意赅、浅显易懂,不拐弯抹角。奶奶说真诚的人打坐时能正确入定,不会脱离或波动,能精准洞察事实的真相。
奶奶既真诚正直又慈悲善良,无论对方是什么身份,奶奶都以诚相待。如果我们真诚清净,也会遇到真诚清净的人,因为恶人无法接近我们,他们既不真诚也不清净。奶奶常发愿希望不要遇见恶人,特别是建寺后期常遇见恶人,奶奶就每天发愿希望恶人无法靠近自己,即便遇到了也能远离他们,因为他们会破坏整个团体。
勤修功德
奶奶常说:“我唯一担心的是功德少,我爱功德,爱行善。”
我们想在寺院长期住居,就得舍弃世俗的一切,这样才能常住寺院。住进寺院后要勤修功德,我们放下世俗的一切进寺院就是为了行善积德,这才符合进寺院的目的。对于寺院的工作,大家要齐心合力共同完成,相互照顾,相互帮助,不要推卸责任,不要以为不是自己的职责就漠不关心,这样不行。要认真做事,付出才有功德,这些功德将跟随自己生生世世,因为我们在寺院里的付出都是为了佛教,为了弘扬正法,所以所做的一切都有功德。无论是小事或大事全是功德,有工作就努力工作,闲下来就去打坐或看书,增长学识成为博学多闻的人。
勤俭节约
用钱要先了解金钱的价值,千万不可铺张浪费或因爱慕虚荣而不知节俭,否则这辈子将成为金钱的奴隶。要知道挣钱的艰辛,金钱得来不易。奶奶每天都会打坐入定去寻找粗糙和细腻的财富,这些财富足够寺院的日常开支。如果得来的财富懂得合理利用,让大家安居乐业,顺利修波罗蜜,有时间修习打坐,体验佛法的快乐,奶奶就很欣慰了。但如果不懂得合理利用财富,铺张浪费,那么得来再多也不够用,反而会为金钱劳累一生。大家应向奶奶学习用钱之道,了解金钱的价值,懂得勤俭节约,让金钱发挥最大的价值。
要懂得使用东西,有水就要懂得用水,否则会沦为水奴;有电就要懂得用电,否则会沦为电奴;有钱就要懂得用钱,否则会沦为钱奴。当我们得到之后要懂得使用它们,否则将终身成为它们的奴隶。以奶奶为例,奶奶打水冲马桶绝不会溢出一滴水。因此,使用东西时应以奶奶为典范,日后的生活才不会艰辛。
忍耐安静
大家不要以为行善很容易,相反必须要具足精进、忍耐与安静。奶奶一直安静勤修善行,以功德为助缘,以功德取胜。
我们舍弃很多东西来修功德波罗蜜就要学会忍耐,被别人指责也要忍耐,然后努力提升自己。以奶奶为例,奶奶一直努力审视和纠正自己以适应周遭的环境,从而顺利地修波罗蜜。我们今世要保持忍耐,努力改掉恶习,只带功德去往来世。若今生能改掉恶习,来世的人生将更加美好,如果改不了,这些恶习将随我们到来世。因此,我们应当认真改掉恶习,努力提升自己。
如果奶奶对谁不满,奶奶会沉默不语,不吵不闹,保持忍耐安静。若发生的事情有损团体的利益,奶奶会直言不讳,就事论事。奶奶从来不与父亲争吵,而是以静制胜。
淡泊名利
奶奶淡泊名利,不想扬名立万,也不想像别人那样出人头地,这是奶奶一直以来的本性。奶奶进入北榄寺随祖师修行时,也是一个安静的人,只谈论有意义的事情,在深修工厂里也很少说话。可是每当奶奶说话时,在场的人都会全神贯注地听。奶奶从不参与他人的事情,但对祖师在深修方面的指示,如果发现他人做得不对,奶奶会直言不讳。在深修工厂就只谈论与深修相关的事情,除此之外,奶奶平日很少说话,只专心做自己的事情。面对祖师的提问,奶奶会认真一一作答。奶奶不想像别人那样出人头地,那些渴望扬名立万的人一般都很难如愿,因为功德不够或者德不配位。
谦虚有礼
亲近奶奶的人都深知奶奶为人谦虚有礼。
奶奶健在时虽贵为导师,德高望重,但每当见寺院来人,她都会先向对方合十行礼。奶奶解释说如果对方初来乍到,看见奶奶却不知道是谁,担心对方会因此得罪奶奶,所以奶奶先向他行礼,让他产生好感,拉近彼此的距离然后真诚地接待他,那么他就不会感到尴尬。后来,当他再来寺院并知道奶奶的身份后,会对奶奶心生敬意,见到奶奶会先合十行礼,因为担心奶奶会先向自己行礼。因此,谦虚有礼成为法身寺美好的传统,一直传承至今。
自量知量
有人误以为奶奶是法身寺的创办人,有能力建造如此宏伟的寺院,使用的东西应该也很昂贵。可事实恰恰相反,譬如奶奶用于盛饭的盘子是买洗洁精附带得来,原本是一个粉色的盘子,用到后来几乎变成了白色。奶奶在北榄寺到后来搬到法身寺,20多年都是用这个盘子吃饭。原本想帮奶奶换一个新盘子,可她执意要用回旧的盘子,如果不遵从她就不愿意用餐。还有奶奶禅坐用的垫子是在佛法成就之家时居士亲手缝制供养,她一直小心翼翼使用直至圆寂。此外,奶奶在寮房常坐的藤椅或凳子也用了很久,可谓是物尽其用,还有餐桌也只是一张平平无奇的矮凳子。奶奶健在时,吃饭一般是席地而坐,先从藤蔓上取下装有食物的饭盒放在餐桌上,再用粉色的旧盘子盛饭,然后简单地用餐。
少欲知足
我们切勿利欲熏心,切勿贪婪无度,应当少欲知足。贪婪会使人变得不诚实,喜欢弄虚作假,奶奶最讨厌不诚实的人。如果贪图获得不好的东西,我们也不会快乐。我们应当保持纯洁清净的心,只要自己有足够的功德,想得到的东西就一定会得到,不会被利欲熏心。如果我们想要勤修善行就必须少欲知足,合理使用东西。
干净整齐
众所周知,奶奶曾告诫准备出家的优婆塞:常住法身寺的优婆塞,如果不知道如何清洁厕所,建议先不要出家。关于清洁卫生,没人教过奶奶,父母不曾教过,全是奶奶从小自我教导的结果。奶奶小时候住在那空猜是县时,每次吃完饭就立刻收拾餐具,清洁餐具的两面直至干净发亮。房间也打扫得十分干净整洁,清洁楼梯时会将正反两面擦拭干净。家人好奇地问:“只擦拭使用的那一面不就得了吗?”奶奶说:“我也不知道,从小便这样擦拭东西,就是想把它擦拭得干干净净。”奶奶从小就懂得自我教导,将东西的里里外外都清洁干净。
严守纪律
无论我们在什么地方都要了解那里的规矩,了解后就要严格遵守纪律,这样我们才会过得舒心。奶奶就是一个好榜样,刚住进北榄寺时,首先要学习寺规,然后严格遵守。奶奶从未违反过寺规,就算祖师的寺规再多也会一一遵守,从未违反。进深修工厂,奶奶也会严格遵守禅堂的规定,所以奶奶的日子过得十分舒心。
不管是祖师健在或圆寂后,奶奶都严守纪律,从未犯过错。后来搬到佛轮修行中心,奶奶一如往昔,事事按照法规办事,督促众人也严守寺规。为了遵守寺规,奶奶就算再累也心甘情愿,只希望能够成为严守纪律的人。
因此,我们必须遵守寺规,如果我们遵守别人也会以我们为榜样一起遵守,这样就可以避免许多不必要的事情。只要大家团结合作,懂得相互分担,那么人人都会受益,生活和合安乐。
热衷梵行
如果我们能提升心灵品质就会明白爱欲是一种苦,可惜世人却不明白。如果我们拥有超越普通人的心灵品质,便可以远离爱欲,明白爱欲乃低俗之物,会导致人性的堕落。要想看得清,就要站得高,普通人不明白是因为他们的心灵品质处于同一水平。我们要常常发愿不要与爱欲有任何关联,不想知道或看见,也不想听别人谈及,只想让心保持清净。奶奶查看自己的过去世,看粗人身和细人身是否清洁时,发现在无数世前就已清净无染。再看今世,虽是女儿身,却未心存爱欲,也没有爱恋过任何人,奶奶对此非常自豪。曾有人追求过奶奶,可是奶奶连话都不和他说,之后就进入北榄寺了。奶奶要保护这份清净,于是就常常发愿:“不要再遇到这类事情。”奶奶经常查看知道,今后也绝不会在遇上这类事情。
我们要不断训练自己才能提升心灵品质,然后每天发愿远离爱欲,只遇见美好的事,所有为善的愿望都能如愿。打坐时心越深入静定就越清净,内在的知见和功德也会不断增长,最终所有的愿都将得偿所愿。